夜经济玩出“新花样” | 新职业——霓虹灯影间他们为山城“造梦”-华龙网

夜经济玩出“新花样” | 新职业——霓虹灯影间他们为山城“造梦”

2025-07-31 10:37:24 来源: 第1眼TV-华龙网 听新闻

夜幕低垂,山城重庆披上璀璨的霓裳。

数据显示,2024年,这座城市60%的消费在夜色中绽放,“夜经济”早已不是简单的灯火璀璨。

从镜头里的光影定格,到夜空下的无人机舞蹈,再到水波中的沉浸式狂欢,一群新兴的“造梦者”正用专业与热爱,让重庆的夜晚不止于“好看”,更变得“可感”“可忆”“可参与”。

游客剪影。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陈毅 摄
游客剪影。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陈毅 摄

01

星空作画的“编舞者”


“看,那是轨道穿楼!”夜晚的南滨路,人群中响起惊呼时,陆子祥正盯着地面站的屏幕,上千台无人机在700米外的夜空里,正精准地从“洪崖洞吊脚楼”幻化成“李子坝轨道”的动态图案。

陆子祥检查无人机。受访人供图
陆子祥检查无人机。受访人供图

作为深圳大漠大智控技术有限公司的飞行工程师,他形容自己的工作更像是“空中导演+程序员”的结合体。

“与传统飞手专注单机操控不同,我们要操心的是整个‘空中军团’的集体行动。”陆子祥解释道。如何让数千乃至上万台无人机在夜空中精准排布成复杂图案、确保彼此安全避撞、并严格卡点配合音乐节奏变换队形,是他日常的核心挑战。

这要求他不仅需要扎实的基础——持有CAAC无人机驾驶员执照,更需精通编程算法以驾驭集群控制软件,甚至要懂空气动力学,以应对大规模机群飞行时产生的复杂气流干扰。

陆子祥参与的无人机表演。受访者供图2
陆子祥参与的无人机表演。受访者供图

谈及入行契机,陆子祥眼中仍有光:“大学时偶然看到几百架无人机的编队表演,光点在空中组成活灵活现的图案,那种科技与艺术完美融合的震撼感,比单机飞行酷太多了!后来有机会就毫不犹豫加入了。”

在重庆这片充满魔幻色彩的天空舞台,陆子祥带队完成了超过100场精彩表演:从重庆春晚分会场的恢弘开场,到重庆马拉松终点的激情助威,再到长江三峡旅游节的唯美呈现,乃至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巅峰时刻。

陆子祥参与的无人机表演。受访者供图
陆子祥参与的无人机表演。受访者供图

山城独特的地标成为他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重庆的特色太好抓了,”他指着设计图说,“洪崖洞层层叠叠的吊脚楼轮廓、长江索道悠然而过的轿厢、轨道从居民楼‘破壁而出’的经典瞬间,都是天然的‘空中素材’。”

但设计转化充满挑战,“比如表现洪崖洞的立体感,必须精确计算前后排无人机的高度差,否则从地面看就糊成一片;轨道穿楼则可以做成动态效果,让‘轨道’图案真的从‘楼’的图案里‘穿’过去,观众一眼就能看懂,还觉得特别有创意。”

“如何不断推陈出新,做出‘不重复’、有深度的创意,让每场表演都带给观众新鲜感,是我们永恒的课题。”他笃定地表示:“未来重庆的夜空,一定会出现更多深度融合本地夜景、地标文化的无人机创意秀,我也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跟上这璀璨夜空的节奏。”

02

水上夜宴的“造浪者”


 

七月的涪陵夏夜,被一场颠覆想象的狂欢点燃。

美心红酒小镇的造浪池上,一座闪烁着赛博朋克霓虹的舞台正悬浮于粼粼波光之上,千人浸在水中随浪摇摆的野性狂欢,一场“水上音浪节”重构着夜晚的打开方式。

徐李是美心红酒小镇活动策划部负责人,他的日常工作是“让白天的场景在夜晚感受不同的体验”。

“夜晚主要突出沉浸感。”徐李透露,灯光师与音控师需要精确配合——当音乐节奏加快时,舞台的光束会同步扫描蓝色的水面,形成“水光交融”的律动感。

作为团队中的“光影魔术手”,张道林负责水上乐园舞台光影及穿楼运河两岸的LED灯带系统。他的工作是确保每一组的防水灯带色温动态匹配活动主题,同时协调园区内上百个射灯在“水上音浪节”音乐高潮时精准无误衔接灯光秀。

声与光的魔法,在“DJMC冲浪”环节将狂欢推向顶点。

水上音浪节。景区供图
水上音浪节。景区供图

“策划团队在造浪池搭建了一个大型光影舞台,DJ通过声控系统配合冲浪高度,MC则根据浪涌节奏喊出押韵口号,游客身体泡在水中跟随音乐节奏和灯光效果‘起伏’。”徐李认为,这不是演出,是让游客成为夜的一部分。

如果说水上音浪是夜的“狂想曲”,那么穿梭于两江四岸的游轮,则奏响了夜的“叙事诗”。

两江游船上,除了传统的导游讲解,还新增了水上演艺策划等岗位。这些“水上叙事者”们不再满足于单纯介绍两岸建筑,而是将三千年江州城、八百年重庆府的悠久历史文化融入实景演艺。

来自广州的家庭游客陈先生一家刚体验完游船互动,9岁的儿子正举着在“两江水上邮驿”购买的川剧脸谱贴纸兴奋地挥舞:“白天看风景,晚上‘演’故事,重庆的夜比动画片还好玩!”

03

定格瞬间的“光影师”


傍晚五点半,距离洪崖洞标志性的“亮灯仪式”还有足足两个半小时,摄影师小钦已经背着沉重的器材,熟练地占据心仪的拍摄点。

这位来自四川广安、在辽宁长大的姑娘,2024年一次偶然的重庆之旅,两江游轮上的绝美夜景彻底俘获了她的心。“那种震撼无法形容,”她回忆道,“当时就一个念头:我要留下来,记录这无与伦比的夜。”

辞去朝九晚五稳定工作,不顾家人朋友的反对,小钦毅然成为一名“全职夜拍师”。“来过重庆才知道,一座城市的夜晚竟然可以如此‘上镜’,如此值得被记录。”

市场的热度印证了小钦的选择。美团数据显示,2025年“重庆夜拍”搜索量同比激增,今年五一假期,洪崖洞单日客流峰值突破10万人次,景区内,“古风夜拍”的灯箱招牌每隔几十米便如星火般亮起,游客可享受从精致妆造、专业拍摄到后期精修的全套服务。

事实上,夜拍师的工作远非按下快门那么简单,这背后是技艺的沉淀与服务的升级。

“夜间消费正悄悄发生变化,现在很多人会选择沉浸式体验。”小钦说,夜拍师需是“多面手”:要熟悉城市每个角落的光影变幻,了解不同朝代服饰与建筑风格的搭配美学,甚至要掌握基础的汉服妆造技巧。

为了给游客找到最佳角度、避开杂乱背景,他们常常化身“人形导航”,领着顾客在洪崖洞的层叠迷宫中穿梭,耐心指导每一个姿势。“照片有三种风格,正面、侧脸、剪影,我们会拍到客户满意为止。”小钦的团队有20多人,分工明确。

尽管入行不算最早,但小钦的生意相当红火,按每组客户耗时约20分钟计算,高峰期团队每天能接待数百组游客。

小钦作品。受访者供图
小钦作品。受访者供图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内卷”环境下,提供道具、专业打光、寻找刁钻角度已是标配。但在小钦看来,夜拍的核心价值超越了技术本身。

来自武汉的大学生刘畅刚刚拿到自己在洪崖洞的“穿越照”,兴奋不已:“夜晚的重庆比白天更有韵味,层次感绝了!这张照片就是我此行最棒的纪念品!”

正如小钦所言,一张成功的夜拍照,凝固的不仅是风景,更是游客彼时彼刻的惊喜与满足。

华灯初上时,小钦的镜头对准了洪崖洞的璀璨;夜幕深沉处,陆子祥所在的无人机编队在夜空勾勒出城市的轮廓;江风拂面间,徐李团队的声光盛宴让游客与夜融为一体。

这些“造梦者”的职业或许不同,却有着共同的追求——“我们想证明,重庆的夜晚,也能玩出无限可能。”徐李充满信心地表示。

第1眼TV-华龙网 曹妤 实习生 邓李晴/文 首席记者 董进/审核

责任编辑:贾茜

夜经济玩出“新花样” | 新职业——霓虹灯影间他们为山城“造梦”
2024年,这座城市60%的消费在夜色中绽放,“夜经济”早已不是简单的灯火璀璨。
百度 新闻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