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故事|我为女儿“赚” 明天-华龙网

百姓故事|我为女儿“赚” 明天

2025-07-17 10:09:06 来源: 第1眼TV-华龙网 听新闻

845
记者手记

母爱,让柔弱变得坚韧,让恐惧变得坦然。

重庆的路总在导航里失灵,目的地藏在高低起伏的坡坎后,如果不小心走错路口,外卖单就会面临超时的风险。

2024年11月,30岁的刘英开始在重庆送外卖,时间从晚上8点多到凌晨3点。最开始路不熟,导航不会看,送一单也会超时。8个月后,刘英已经可以背着3岁的女儿球球穿梭在山城的大街小巷,球球依偎在她的背上,头仰得高高的,目之所至,是忙碌的妈妈来不及欣赏的风景。

一年多前,球球确诊腺苷酸环化酶基因病,这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这种疾病没有特效药,如果不做康复训练,除了一辈子无法站立外,还有肌肉硬化、器官衰竭的风险。刘英下定决心一定要治,哪怕每个月要支付一笔昂贵的费用。

陪女儿康复训练、送外卖、卖气球、卖凉面……占据了她的全部生活,不是超人的刘英,为女儿变成了万能。

“球球还这么小,世界上这么多漂亮的风景都没欣赏到,我不能让她没有了这个希望。”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但妈妈有,孩子的一点痛苦,在她身上会放大很多倍,刘英不肯放弃,因为她想未来女儿能亲自去万里山河,看看这个世界的美好。

揣着这个希望,刘英成了黑夜里一抹疾驰的彩色。

刘英骑着三轮车前往摆摊地点卖凉面。  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刘润 摄
刘英骑着三轮车前往摆摊地点卖凉面。  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刘润 摄

1.3万元账单:一位母亲的全力托举


凌晨1点,雨,下大了。

山城7月的雨来得又急又猛,闪电划过,会把黑夜变为片刻的白昼。这种时候,刘英会把球球放在家中,自己通过手机蓝牙连接的监控随时查看女儿情况。

又是一道惊雷,刘英急忙掏出手机,看看依然熟睡的球球,松了口气,退出监控页面,赶紧多接了几单。暴雨夜送单有额外补贴,多一点钱,女儿这个月的康复费就早一点有着落。

风声和雨声环绕在刘英的耳边,却让她感受到了难得的放松,这一刻,只用送外卖,不用担心女儿的未来和即将缴纳的培训费用,是完完全全属于自己的时间。刘英的情绪有了出口,她痛痛快快哭了一场。

到家已是凌晨3点多,刘英算了算,这天外卖送了8个小时,有几单超时的顾客也没计较,比平时多赚了100多元。刘英很满足,亲了亲女儿很快陷入了熟睡。

早上7点多,刘英起床给球球做早饭,球球吃饭慢,一顿饭喂下来要一个小时。吃完后就要赶紧抱着球球到家附近的康复中心做康复训练,中午是做午饭和卖气球的时间,下午的时间,一半拿来继续陪球球训练,一半拿来制作凉面。

傍晚6点,刘英用红布背带将球球紧紧绑在背上,随后抱起一个巨大的纸箱,里面装满了一会要卖的凉面的调料和食材,怕球球太热,刘英还买了一个电风扇放在里面。近40℃的高温下,她向下迈着楼梯,健步如飞,脸被热得通红,眼里却盛满了笑意。“一会让你们也尝尝我的手艺,大家都说好吃。”

刘英为顾客拌凉面。 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刘润 摄
刘英为顾客拌凉面。 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刘润 摄

骑着红色的三轮车,凉面的香气停留在大礼堂轨道站附近,刘英开始了热情的叫卖。她盘算着时间,凉面卖得差不多了,就急匆匆收拾好,回家放了凉面,拿上头盔,准备送外卖。

一天下来,刘英的休息时间不足5个小时。

被忙碌塞满的生活背后,是一张残酷的账单。每个月球球的康复训练费用为1.1万元,房租固定支出为1300元,再加上水电气和生活固定支出,刘英每个月需要赚到1.3万元。一年前和球球爸爸分开后,她独自担起抚养照顾球球的责任,日复一日地奔忙所换来的细碎收入,是球球康复的全部希望。

偶有间隙,刘英会将日常记录生活的素材剪辑成短视频传到抖音上,在那里,她叫“球球妈妈”,有16.4万粉丝,主页介绍里是刘英近两年的真实写照——“身后空无一人,自己就是自己的靠山”。

“其实评论里有时候会有人说我拿女儿卖惨,但我不在乎,因为我知道,这是我24小时照顾的宝贝,我问心无愧。”评论之外,也有身边人劝刘英放弃,说她现在的付出是竹篮打水,但这些都没动摇刘英为女儿坚持的心,“我能感受到球球的进步,我这么努力,就是不想放弃,所以哪怕大家都不理解,我也要逆流而上。”

深夜刘英开始送外卖。 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刘润 摄
深夜刘英开始送外卖。 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刘润 摄

十年计划 :球球和妈妈越来越好


刘英的决心还表现在客厅的照片墙上。

白色的墙壁上贴满了刘英和球球的照片,照片最上方,贴着8个大字,“球球变好十年计划”。

今年,是球球康复的第三年。第十年,希望球球变成什么样呢?

刘英的眼里瞬间点亮了光。

“我希望她能站起来,自己吃饭了,如果能喊我一声妈妈的话,那我肯定马上就泪流满面了。”听球球叫一声妈妈,是刘英最大的心愿和执念。为此,她能倾尽所有。

摆摊间隙刘英为女儿球球喂奶。 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刘润 摄
摆摊间隙刘英为女儿球球喂奶。 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刘润 摄

刘英幼时父亲去世,母亲改嫁,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成年后便独自到广东打拼,她靠做服装模特站稳了脚跟,养活自己。在刘英的成长轨迹里,母亲给予的爱并不多,她习惯了自己去解决一切,乐观面对生活。

后来球球出生,刘英希望自己能把幼时缺失的母爱都给予自己的女儿,她会把和球球每个宝贵的瞬间都拍摄记录下来,放在抖音里,她说等球球能看懂时,就会知道身后永远有妈妈支持她,是她的底气。

“球球当时刚出生,眼神很灵动,我当时觉得她一定能考上清华。后来球球生病了,我又坚信她一定能好。球球一笑,我就觉得她什么样子都很好。”刘英喜欢打扮球球,球球的衣柜里摆着几条漂亮的公主裙,不管再忙,刘英也会给球球扎个漂亮的小辫子。“过几天我把我当模特时的照片也洗出来贴在墙上,我要和球球一起漂亮。”

冯军红是刘英这一路的见证者之一。她是球球的康复训练老师之一,在她的印象里,像刘英这种不放弃,全程陪伴,有耐心,又坚强,一直保持乐观的妈妈很少。在刘英的坚持下,球球会抬头了、手也能慢慢靠近嘴巴、感冒发烧都少了……

妈妈刘英送女儿球球到康复训练室。 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刘润 摄
妈妈刘英送女儿球球到康复训练室。 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刘润 摄

康复中心里,球球穿着紫色的蕾丝公主裙,配着白色针织长袜,乖乖躺在毯子上配合老师进行康复训练。刘英在旁边随时关注着,突然球球笑了,她就跟着笑了,忍不住拿出手机拍了几张,“我们球球好漂亮呀,妈妈好爱你。”

刘英不敢畅想太遥远的未来,但她希望在球球十岁的时候,母女俩能出去旅游,穿着漂亮衣服,在球球变好十年计划下,贴上一张印满笑容的纪念。

妈妈刘英带着女儿沿街卖气球。 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刘润 摄
妈妈刘英带着女儿沿街卖气球。 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刘润 摄

一碗免费凉面:让善意传递


在球球生病前,刘英从没想过自己身体能爆发这么大的能量。

会在大街上拿着气球对每一个陌生人吆喝;对着视频一遍遍调整凉面调料的比例,争取做得更好吃;明明怕黑,却敢拿着外卖穿过一天天漆黑的小巷。“其实现在还是会怕黑,但是球球就靠在我的背上,我就突然胆子大了,有球球在,我什么也不怕。”刘英说,现在自己学会了做好吃的凉面,遇事更冷静,胆子更大了,这些,都是球球给她带来的改变。

没订单的时候刘英会抱着女儿逗她笑一笑。 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刘润 摄
没订单的时候刘英会抱着女儿逗她笑一笑。 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刘润 摄

除了改变,还有收获。

刘英说自己没想到会收到这么多来自陌生人的善意。有人专程来买碗凉面支持球球,也有人在大夏天送上两瓶冰水让她解解渴,还有人给予了经济上的帮助,更多的,是每天不断的支持与鼓励。

有时候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时,刘英会开直播和大家聊两句,心里便会舒服很多,这是她除了下雨天的释放外,为数不多的情绪出口。

只要有机会,刘英也会回馈社会给予她的善意。贵州榕江洪水,她从紧巴巴的生活费里扣出了500元捐赠灾区;卖凉面的红色三轮上,招牌下方写着“欢迎有困难或经济困难者,可免费提供凉面、饮水。”

刘英的凉面摊。  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刘润 摄
刘英的凉面摊。  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刘润 摄

刘英愿意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力所能及拉一把,“我的力量有限,一碗免费凉面可能改变不了什么,但能解决他当下最基本的生存需要。”

生活总是伴随着无数的考验,但因此受伤的人们也总被聚集的善意安慰。

刘英很久没给自己放过假了,采访窥见的片段只是她近两年日夜中的普通一天。星星悬挂,刘英乘着月色奔驰在外卖的路上,穿过夜路,顾客拿到外卖,开心地说了声感谢,看着刘英背上熟睡的球球,又不自觉放低了声音,让她路上小心。

这种小小的温暖,让刘英的脚步都轻盈了许多,她觉得生活会越来越好,总有一天,球球能恢复健康,穿着漂亮的花裙子,和她一起奔跑在阳光下。

刘英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健健康康。

不管每天有多忙多累,面对生活刘英总是笑脸相迎。 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刘润 摄
不管每天有多忙多累,面对生活刘英总是笑脸相迎。 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刘润 摄

第1眼TV-华龙网 唐雨/文 刘润、张彬焱、受访者/图、视频 首席记者 林楠/审核

责任编辑:贾茜

百姓故事|我为女儿“赚” 明天
母爱,让柔弱变得坚韧,让恐惧变得坦然。
百度 新闻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