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就问:这次电影节C位,为什么是永川?-华龙网

不懂就问:这次电影节C位,为什么是永川?

2025-07-11 08:57:25 来源: 第1眼TV-华龙网 听新闻

微信图片_20250710214644
电影节来了,但更重要的是——永川已经准备好了

近日,一则发布在第1眼TV-华龙网重庆网络问政平台的市民留言引发关注。

留言写道:“重庆许多地方都当过电影外景地,比如《开罗宣言》的两江国际影视城、《变形金刚4》的武隆天生三桥,还有白沙影视基地、四号仓库等。永川当然也有《十面埋伏》的茶山竹海,但这次规格这么高的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为什么偏偏选在永川举办?”

一句质朴提问,道出了不少市民的共同疑惑,也折射出公众对城市文化格局演变的敏锐触感。

微信图片_20250711114112_27
重庆网络问政平台网民留言截图

01为什么这次电影节不一般

2025年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落地重庆永川,很多人第一反应是:为什么是永川?这个答案背后,隐藏着这届电影节最值得关注的三重突破。

第一,落地永川,是一次“史无前例”的信任投票。

本次电影节是一场重要的国际文化活动——自2018年青岛首届后,时隔7年再度回到中国;也是一次具有标志性的文化外交事件——2025年,是世界电影诞生130周年、中国电影120周年,电影成为连接文明、对话世界的特殊语言。

过去此类国际影视节,北上广深是常客,连成都、青岛也轮番出镜。但这次是“国家电影局+重庆市政府”联手主办,却选择落子永川。永川此前从未举办过国家级、国际化的电影节,能接下这场重磅活动,本身就是国家级文化项目的标志性事件。它不是“临时找个场地”,而是认可永川已经具备全国领先的科技影棚基础和区域承载能力。

第二,开幕式阵容,是永川“从未有过”的高光时刻。

这是一场重量级的文化外交会晤——本届电影节汇聚来自上合组织成员国、观察员国及上合组织秘书处代表;国家部委相关司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有关负责人;兄弟省区市,重庆市有关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中国文联、中国作协有关领导;国内知名电影专家学者、影视类企业负责人、知名演员和演职人员、国内外媒体记者等1500余位嘉宾奔赴永川。

在电影明星阵容方面,国际巨星章子怡担任本届电影节形象大使,王俊凯、冯小刚、闫妮、佟丽娅、杨幂、周冬雨、海清、钟楚曦、张雪迎、胡先煦等电影人亲临,像电影频道跨年盛典+金鸡奖颁奖礼+亚欧外交场合的合体现场,是重庆市今年最高级别、最高水平的国际性影视活动——永川前所未有。

第三,永川科技片场,是这场“电影级盛会”的幕后英雄。

这届电影节最技术范儿的地方,不在星光红毯,而在永川科技片场:正如电影频道融媒体中心策划总监、开闭幕式总导演安仁翊坦言,本次国际电影节盛典首次在电影科技影棚内举办,无论舞台制作数控技术运用的数量还是难度,都堪称电影盛典之最,而这些高标准的舞台搭建也只有在永川科技片场才能实现。

不同于横店、象山等影视拍摄基地,永川科技片场没有实景搭建,而是一整套的工业流程化体系。该片场总建筑面积8.4万平方米,已建成二期。相比传统摄影棚,永川科技片场效率更高、成本更低,亚洲顶尖LED虚拟拍摄屏、动作捕捉等先进设备一应俱全,构建起了虚拟拍摄完整产业生态,平均可为剧组提升40%拍摄效率,虚拟拍摄棚使用率超90%,拍摄档期已经排到2026年第一季度。

而3000平米虚拟拍摄棚化身VP虚拟拍摄技术和XR拓展现实技术加持的“梦幻红毯”,用“从星际穿越到赛博朋克”的视觉奇观,为全球电影人献上一场沉浸式体验。

所以,这届电影节“牛”的地方不只是热闹——而是:

一线资源向新区域倾斜,电影工业向科技转型,国家叙事向文化共融升级。

这背后有信任、有能力、有准备,更有电影作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表达。

而这届上合电影节,不只是让世界看到了永川,更是让永川正式登上了中国电影地图的中心地带。

02为什么是永川?

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落地永川,看似意外,实则必然。这场规格空前的国际盛会,不是拍脑袋的选择,而是一个综合实力“选出来的结果”。

战略区位:被“看见”的城市副中心

从区位能级来看,永川是重庆明确提出打造“城市副中心”的区县。这一表述不仅赋予其战略地位,也意味着其具备更高层级的资源配置能力与发展承载力。

永川位于成渝发展主轴的黄金中点,既承接双城经济圈的辐射,又在重庆“西向发展”格局中站上C位。与江津、璧山、大足等区县构成“渝西一小时生活圈”,具备组织大型活动的空间承载与人流辐射能力。同时,永川高铁、高速、公路、铁路“四通八达”,通外亦通内,是典型的“通道型城市”。在西部地区仍属少数的人口净流入城市之一,也证明了它的吸引力与发展潜力。

电影节之所以在永川举办,正体现了这种转变:从消费城市中心的“光环”,到押注城市能级的“潜力股”。

产业根基:零起步跑出加速度

影视节庆不是短期热闹,更是对城市产业基础的全面检验。永川之所以能扛起这块“金字招牌”,靠的是提前卡位、系统布局。

早在六年前,永川便锚定“科技影视”新赛道,明确提出要打造数字影视全产业链集聚地。尽管没有传统影视基础,但永川却跑出了属于自己的“加速度”:引进达瓦科技打造科技片场,参与《长津湖》等大片虚拟拍摄,拉动产业链加速集聚;依托云谷大数据产业园,吸引百度、阿里、腾讯等550余家数字企业,为影视创作提供坚实的数字底座;推动影视技术与智能制造融合,与长城汽车共用AI系统,探索虚拟拍摄与工业仿真互动场景;同时,爱奇艺等平台企业在此孵化动画、游戏等内容,“永川出品”本地IP加速崛起,从幕后转向台前。

城市治理:从一到一百的系统准备

能否承办国际电影节,考验的不是临场应对,而是系统治理能力。

从任务下达到场馆改造、配套升级、氛围营造,永川不到三个月完成从“蓝图”到“实景”的高效转化。干部有执行力、项目有推进力、市民有参与度,不止是“当观众”,而是“全民做群演”,城市由内而外进入“角色状态”。

更关键的是永川节后转化有章法:引产业、育IP、搞研学、推出海,把流量变增量,把节会变平台。这种有备而来的治理力,才是节会敢于交给永川的底气。

所以,如果你问“为什么是永川”?

答案是:因为它不是从“零”起步,而是准备好了“从一到一百”的每一步。它不是因为“热度”才被看见,而是因为“能力”才被选择。

电影节来了,但更重要的是——永川已经准备好了。

03电影节之外,永川之外是重庆的城市战略跃迁

据华龙舆情监测,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为永川带来现象级关注热潮。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光明网等477家媒体发布3678篇(条)相关报道,全网阅读量突破4.7亿。微博、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共有60个话题登上热搜榜,其中“明星大咖齐聚重庆永川”“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开幕式”等9个登上全国热搜,“重庆永川迎来电影科技成果展”“重庆永川上合国际电影节赢麻了”等51个话题登上同城热榜,总阅读量超2.04亿。这不仅是一次活动的传播出圈,更是一次区域能级的集中释放。

微信图片_20250710214658
网民关注热力图 数据来源:华龙舆情

一个永川,带动的是一座城市的整体跃升。从镜头之内的红毯星光,到镜头之外的产业格局,重庆正在用一次电影节告诉外界:中心城区之外,也有值得被看见的增长极。

本届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落地永川,既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城市文化事件,也为这座城市打开了通往国际文化交流的新窗口。作为渝西一体化背景下的文化高地,永川正在成为区域文化发展的引领者与探索者。

放眼更大坐标,这不仅是永川的高光时刻,更映照出重庆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的主动作为。随着渝西板块加快崛起,永川正站上战略支点,以文化为引、产业为核、开放为势,持续为区域协同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作者:陈梦雪)

责任编辑:贾茜

不懂就问:这次电影节C位,为什么是永川?
一句质朴提问,道出了不少市民的共同疑惑,也折射出公众对城市文化格局演变的敏锐触感。
百度 新闻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