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最大工业研究机构 在南山上"复活"了
2018-09-19  重庆晚报

1号楼修缮前后对比图

2号楼修缮前后对比图

利用原始断层修复窗眉

1号楼外墙使用燕窝泥工艺

楼梯用的是房子原来的木材

南山素来是重庆主城天然生态屏障。它的另一层生命,散落在层峦叠嶂之中,由庄严而肃穆的抗战遗址诠释。

日前,位于南岸区南山路34号的重庆市中药研究院,迎来南岸区文化委组织的一批文物建筑保护专家,对两栋老建筑修缮工程进行初步验收。这两栋老建筑同属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民国时期全国最大工业研究实验机构——经济部中央工业实验所旧址。

重庆晚报首席记者 李琅 实习生 陈散之 文 记者 钱波 摄

位置隐蔽而静谧

两栋老建筑位于重庆市中药研究院内,去年9月开始整体修缮。两栋老建筑位置隐蔽而静谧,到这里得走一段山路。

根据南岸区文管所提供的资料,两栋老建筑为抗战时期全国最大工业研究实验机构——经济部中央工业实验所旧址。

试验所1928年由时任国民政府工商部部长孔祥熙提议筹建,1930年7月在南京水西门外原江南造币厂旧址成立,初设化学与机械两组,下设若干实验室。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该所西迁重庆,最先借用北碚西部科学院址办公,迅速恢复工作。后来,该所设立国产药物研究室,先设在盘溪,后迁至南山。

据了解,为最大程度还原两栋老建筑的原真性,正式施工前进行的建筑考古研究、修缮方案编制审批等前期准备耗时近3年。

文物建筑保护专家及该处修缮工程总监理工程师蒋成介绍,此次修缮工程的最大亮点在于:甄别文物建筑本体,清理改建改造;剔除伪抹灰层,运用超声波、红外线仪器检测检验;墙体垂直度纠正,破损墙面替换加固修补;屋面系统恢复,补配遗失的建筑构配饰件等。经过艰难努力,终于还原了两栋老建筑的面目。

南山黄泥作原料

两栋老建筑分布于坡上坡下。1号楼沿山路平行布局而建,修缮后测量的建筑面积约610余平方米,3层带阁楼体量共22间房。其建筑特色,一是万字花式外廊栏杆;二是悬山两坡水屋顶有两种不同风格老虎窗,一种呈中式,一种仿西式。2号楼在树林中点式布局,别致而优雅,深谙建筑与环境的藏露关系。

“修缮前,1号楼正立面方向紧贴加盖了一栋建筑(俗称背包),正面形象完全掩盖。2号楼外墙抹上一层抹灰,破坏了最初砖瓦、窗楣等建筑外墙的美感。”蒋成说,两栋老建筑因年久失修,修缮前被鉴定为危房,周边搭建了卫生间和临时厨房。

采访当天,记者所见的2号楼,身处坡顶山坳处,精致小巧,两层带阁楼,建筑面积约240平方米。

蒋成说,为恢复1号楼墙面,文物建筑保护专家花了不少心思,细心研究残留的老墙面,判定外墙采用的是一种叫“燕窝泥”的传统工艺。早前,这种材料由黄泥、石灰和牛胶混合制成,以手工抓拉方式外敷墙面。

修缮工程施工负责人李宇龙介绍,牛胶通常用牛皮熬制,成本较高,工艺几近失传,已经被现代建筑材料替代。通过不断调试和试验,施工团队利用现代建筑胶水,就地取材,将南山黄泥作为原材料使用。

李宇龙说,修缮前的2号楼,墙面被灰浆覆盖,砖墙也修补过多次,文物建筑本体保留的品相极差。文物保护专家与施工队一道,扒开建筑抹灰层,根据原砖墙砌筑形式和断面形态进行最大可能性推测,还原了原外墙面、门窗楣和拱券形式等传统工艺。对老建筑的屋基,也仔细进行除垢。

极具建筑单件性

蒋成认为,老建筑是宝贵的,它们不拘一格,各自承载独特建筑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极具建筑的单件性(具有不能按同一图纸、同一工艺、同一生产设备批量生产,研究课题多等特点)。

他提到了两栋建筑的巧妙设计。2号楼方窗上的砖制拱券,采用老建筑过力的一种承力方式,是现代建筑中少有的砌筑起券手法。拱券对砖和灰浆的掌控要求非常高,工匠要运用提刀灰这类传统手艺才能制成,需要对砖和灰浆精准把握。

修缮后的1、2号楼地面,围上一圈护城沟。这叫散水暗沟,是在对两栋老建筑的基础进行补充勘查时发现的原貌。原来,最早修建这两栋建筑的能工巧匠们,已经注意到防潮问题。

建筑内部地板均采用红杉木,修建初期,巧匠们采取架空木地板方式,在房屋砖墙和地面连接处用黄沙石打制的地伏石架起,开凿疏水孔。屋外散水暗沟,主要用于排水防潮。

修缮后的2号楼内饰白墙,表面采用传统材料纸筋灰。建筑墙壁最大程度还原了本来的夹壁墙构造。门厅地面彩色水磨石,采用传统工艺复制。木质台阶塌陷部分重新修复,部分木质楼梯栏杆和台阶原物保留……蒋成告诉记者,这次修缮工程人力、物力、精力投入巨大,得到业主单位重庆市中药研究院和南岸区文物管理所充分支持。

目前,两栋老建筑已通过南岸区文化委组织的修缮工程初步验收。接下来,重庆市文物管理局将展开竣工验收。

站在沉睡多年的老建筑面前,记者深受触动。它们复活了,激活它们的不是别人,而是不忘历史、对家乡满怀深情的重庆人。 

【责任编辑:】
分享
其他热点
百度|华龙网 联合打造重庆都市生活门户网

抗战时最大工业研究机构 在南山上"复活"了

2018-09-19 10:44:12       来源: 重庆晚报

1号楼修缮前后对比图

2号楼修缮前后对比图

利用原始断层修复窗眉

1号楼外墙使用燕窝泥工艺

楼梯用的是房子原来的木材

南山素来是重庆主城天然生态屏障。它的另一层生命,散落在层峦叠嶂之中,由庄严而肃穆的抗战遗址诠释。

日前,位于南岸区南山路34号的重庆市中药研究院,迎来南岸区文化委组织的一批文物建筑保护专家,对两栋老建筑修缮工程进行初步验收。这两栋老建筑同属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民国时期全国最大工业研究实验机构——经济部中央工业实验所旧址。

重庆晚报首席记者 李琅 实习生 陈散之 文 记者 钱波 摄

位置隐蔽而静谧

两栋老建筑位于重庆市中药研究院内,去年9月开始整体修缮。两栋老建筑位置隐蔽而静谧,到这里得走一段山路。

根据南岸区文管所提供的资料,两栋老建筑为抗战时期全国最大工业研究实验机构——经济部中央工业实验所旧址。

试验所1928年由时任国民政府工商部部长孔祥熙提议筹建,1930年7月在南京水西门外原江南造币厂旧址成立,初设化学与机械两组,下设若干实验室。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该所西迁重庆,最先借用北碚西部科学院址办公,迅速恢复工作。后来,该所设立国产药物研究室,先设在盘溪,后迁至南山。

据了解,为最大程度还原两栋老建筑的原真性,正式施工前进行的建筑考古研究、修缮方案编制审批等前期准备耗时近3年。

文物建筑保护专家及该处修缮工程总监理工程师蒋成介绍,此次修缮工程的最大亮点在于:甄别文物建筑本体,清理改建改造;剔除伪抹灰层,运用超声波、红外线仪器检测检验;墙体垂直度纠正,破损墙面替换加固修补;屋面系统恢复,补配遗失的建筑构配饰件等。经过艰难努力,终于还原了两栋老建筑的面目。

南山黄泥作原料

两栋老建筑分布于坡上坡下。1号楼沿山路平行布局而建,修缮后测量的建筑面积约610余平方米,3层带阁楼体量共22间房。其建筑特色,一是万字花式外廊栏杆;二是悬山两坡水屋顶有两种不同风格老虎窗,一种呈中式,一种仿西式。2号楼在树林中点式布局,别致而优雅,深谙建筑与环境的藏露关系。

“修缮前,1号楼正立面方向紧贴加盖了一栋建筑(俗称背包),正面形象完全掩盖。2号楼外墙抹上一层抹灰,破坏了最初砖瓦、窗楣等建筑外墙的美感。”蒋成说,两栋老建筑因年久失修,修缮前被鉴定为危房,周边搭建了卫生间和临时厨房。

采访当天,记者所见的2号楼,身处坡顶山坳处,精致小巧,两层带阁楼,建筑面积约240平方米。

蒋成说,为恢复1号楼墙面,文物建筑保护专家花了不少心思,细心研究残留的老墙面,判定外墙采用的是一种叫“燕窝泥”的传统工艺。早前,这种材料由黄泥、石灰和牛胶混合制成,以手工抓拉方式外敷墙面。

修缮工程施工负责人李宇龙介绍,牛胶通常用牛皮熬制,成本较高,工艺几近失传,已经被现代建筑材料替代。通过不断调试和试验,施工团队利用现代建筑胶水,就地取材,将南山黄泥作为原材料使用。

李宇龙说,修缮前的2号楼,墙面被灰浆覆盖,砖墙也修补过多次,文物建筑本体保留的品相极差。文物保护专家与施工队一道,扒开建筑抹灰层,根据原砖墙砌筑形式和断面形态进行最大可能性推测,还原了原外墙面、门窗楣和拱券形式等传统工艺。对老建筑的屋基,也仔细进行除垢。

极具建筑单件性

蒋成认为,老建筑是宝贵的,它们不拘一格,各自承载独特建筑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极具建筑的单件性(具有不能按同一图纸、同一工艺、同一生产设备批量生产,研究课题多等特点)。

他提到了两栋建筑的巧妙设计。2号楼方窗上的砖制拱券,采用老建筑过力的一种承力方式,是现代建筑中少有的砌筑起券手法。拱券对砖和灰浆的掌控要求非常高,工匠要运用提刀灰这类传统手艺才能制成,需要对砖和灰浆精准把握。

修缮后的1、2号楼地面,围上一圈护城沟。这叫散水暗沟,是在对两栋老建筑的基础进行补充勘查时发现的原貌。原来,最早修建这两栋建筑的能工巧匠们,已经注意到防潮问题。

建筑内部地板均采用红杉木,修建初期,巧匠们采取架空木地板方式,在房屋砖墙和地面连接处用黄沙石打制的地伏石架起,开凿疏水孔。屋外散水暗沟,主要用于排水防潮。

修缮后的2号楼内饰白墙,表面采用传统材料纸筋灰。建筑墙壁最大程度还原了本来的夹壁墙构造。门厅地面彩色水磨石,采用传统工艺复制。木质台阶塌陷部分重新修复,部分木质楼梯栏杆和台阶原物保留……蒋成告诉记者,这次修缮工程人力、物力、精力投入巨大,得到业主单位重庆市中药研究院和南岸区文物管理所充分支持。

目前,两栋老建筑已通过南岸区文化委组织的修缮工程初步验收。接下来,重庆市文物管理局将展开竣工验收。

站在沉睡多年的老建筑面前,记者深受触动。它们复活了,激活它们的不是别人,而是不忘历史、对家乡满怀深情的重庆人。 

【责任编辑:】
分享到:
图说天下
百度 新闻 MORE+
热点排行新闻中心>>
娱乐星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