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数治”新场景①丨AI+赋能 看“巴渝治水”如何守护一江碧水-华龙网

山城“数治”新场景①丨AI+赋能 看“巴渝治水”如何守护一江碧水

2025-10-31 09:45:36 来源: 第1眼TV-华龙网 听新闻


开栏语:

10月29日,数字重庆建设推进会召开。近年来,重庆扎实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综合试点,锚定目标任务、补齐短板弱项,全面建成数字重庆基本能力体系,加快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即日起,第1眼TV-华龙网推出《山城“数治”新场景》系列报道,围绕数字技术在生态保护、公共安全、基层治理等方面的运用,展示数字重庆建设标志性成果,展现全市上下推动数字变革的探索创新。


“巴渝治水”应用系统。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巴渝治水”应用系统。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10月28日,在2025年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上,2025版《上海手册——21世纪城市可持续发展指南》发布,“重庆巴渝治水应用系统”(以下简称“巴渝治水”)案例入选,为全球城市治水提供了“重庆经验”。

“重庆在全国率先构建河流水环境监管AI智能体,运用大数据智能分析水质超标规律,快速查找水质超标原因并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在10月29日举行的“建设绿色低碳的美丽城市——城市全面绿色低碳转型路径方法工作”论坛上,重庆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处副处长卢利现场分享“巴渝治水”数智赋能超大城市水环境治理的经验。

连续两天被作为典型经验向全球推广的背后,是“巴渝治水”以数字化手段重构“快速感知、风险研判、态势分析、高效处置”治水监管体系,推动治水工作整体智治的生动实践。该应用还被生态环境部在全国推广,并连续两年获评数字重庆建设优秀应用,连续两届获评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典型应用。

精准溯源 

问题发现时间缩短为24小时

今年8月底,“巴渝治水”自动监测到綦江区蒲河寨溪大桥断面日均值连续3天溶解氧超标。系统预测到污染到达下游断面时间,立即发送预警短信给綦江区生态环境局和乡镇负责人提醒关注水质异动。同时,系统向上溯源,锁定两个疑似排污口,通过“污染源-污水处理厂-排污口”拓扑关系模型精准溯源,锁定两家污水处理厂。

随后,綦江区治理中心横向协同綦江区水利局现场核实处置,并通过基层治理中心一键直达三江街道开展现场排查。经协调水电站调度,断面水质迅速恢复。

卢利现场分享“巴渝治水”数智赋能超大城市水环境治理的经验。第1眼TV-华龙网 陈雨 摄
卢利现场分享“巴渝治水”数智赋能超大城市水环境治理的经验。第1眼TV-华龙网 陈雨 摄

“以前,跨部门协调调度至少需要10天时间,现在不到3天就解决了。”卢利介绍,“巴渝治水”打通了流域溯源通道,在全国率先探索构建“污染源-污水处理厂-入河排污口-断面”的链式闭环关系,利用排污口溯源模型实现精准定位,溯源效率提升80%。

目前,“巴渝治水”已经打通22个市级部门900余项数据壁垒,共享1.5亿条数据,建立起空天地一体化水环境智能感知网,汇集感知点1.7万余个,实现问题发现时间由原来平均七天缩短为24小时。

在此基础上,“巴渝治水”全量归集市级相关部门涉水重要指标,构建碧水“一张图”,实时展现全市水环境治理成效,并集成监测、监控、监管、投诉等4大感知手段,治理时间由5天缩短为1天。

风险研判

汛期污染预警精准度超85%

今年6月,“巴渝治水”监测感知到梁平区汝溪河团堡断面高锰酸盐指数、总磷超标,依托水污染扩散AI模型,迅速预测污染传播路径并向相关区县发出预警。

卢利介绍,“巴渝治水”将三级干流及一级重要风险点、敏感点,按照1、3、5公里全量落图,构建形成流域风险“一张网”,并集成水文、水量、降雨、水质、污染排放量等数据,建立水污染扩散AI模型,精准研判污染到达下游水源地时间,为及时应急处置提供有力支撑。

该系统还按照“感知-治理-评价”一件事闭环思维,打造了5个重点工作智管专区,形成从前端到后端“一屏”式全链条精细化管理,动态实现全市1.5万余个入河排污口、45个工业园区、1434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1314个农村黑臭水体、915个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的风险管控。

临江河永川段水清岸绿景美。重庆市水利局供图
临江河永川段水清岸绿景美。重庆市水利局供图

依托“巴渝治水”,重庆已建立了水质预警“一条链”,构建五级四色预警机制,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发生流域污染;建立断面水质预测AI模型,实现未来3日水质主要污染物日和小时浓度预测预报,汛期污染预警精准度在85%以上。

态势分析

治理方案从靠经验向靠数据转变

今年10月初,“巴渝治水”通过AI监控摄像头,发现龙溪河普顺断面附近河面有棕色漂浮物,面积约100平方米,系统自动将问题发给垫江县生态环境局。收到问题线索后,垫江县生态环境局研判属于河道清漂工作,转由县城管局协调清理,次日即处置完毕。

事件快速处置完毕,得益于“巴渝治水”在全国率先构建河流水环境监管AI智能体。

“‘巴渝治水’开发了全市画像、流域画像、区县画像功能,从整体水质、流域和行政区划等不同角度,对水质变化状况及污染趋势进行全方位、多维度分析,实现对每条河流、每个区县的精细化监管。”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处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建立水污染成因语料库与污染识别算法,系统可快速诊断超标原因并推荐治理方案。

同时,“巴渝治水”构建了精准画像智慧分析场景,打造了水质形势综合管控智慧化场景,每个月自动复盘超标河流及断面水质,指导区县次月需重点关注的河流断面,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

依托“巴渝治水”,重庆还形成了市、区县、乡镇三级线上联动处置工作体系,实现问题一键交办,24小时处置应答,48小时自动督办,处置时间由原来平均10天缩短至2天,效率提升80%。

此外,重庆还与四川实现跨界河流治水数据共享,并建立跨界河流联防联治机制,率先在重庆梁平与四川达州实现全国省市间问题线上协同处置,助力铜钵河获评全国首个跨省界河流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生态治理后,梁平区铜钵河碧水如画。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生态治理后,梁平区铜钵河碧水如画。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得益于“巴渝治水”的应用,重庆水环境治理成效不断提升。来自重庆市生态环境局的数据显示,2024年,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稳定保持为Ⅱ类,74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连续两年达到100%(国家考核目标97.3%)。

从打破数据壁垒精准溯源,到跨界河流“线上联防联治”,当AI智慧持续融入江河治理的脉络,重庆正以“巴渝治水”为窗,向世界展现中国超大城市推动生态保护与城市发展协同共进的智慧与力量。

第1眼TV-华龙网 陈雨/文  首席记者 董进/审核

责任编辑:贾茜

山城“数治”新场景①丨AI+赋能 看“巴渝治水”如何守护一江碧水
“巴渝治水”以数字化手段重构“快速感知、风险研判、态势分析、高效处置”治水监管体系,推动治水工作整体智治的生动实践。
百度 新闻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