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8万人的新工作背后是这些贴心服务→
2025-10-11 09:29:35 来源: 第1眼TV-华龙网 听新闻

第1眼TV-华龙网讯(记者 姜念月)10月10日下午,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六场),主题为“十四五”时期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成效。
会上,据市人力社保局局长谢礼国介绍,全市“十四五”人社事业发展规划12项主要指标已超额完成。
——千方百计添举措,让就业更顺心。
持续完善就业优先政策体系,出台了重庆市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实施方案,推出产业带动就业、创业带动就业等6方面19条硬核举措,持续稳就业、扩就业,五年共促进全市城镇新增就业超过348万人,平均每年城镇新增就业均保持在7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前四年均值5.4%,低于5.5%的预期目标。
持续助企纾困稳岗扩岗,构建社保费阶段性减免缓、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就业创业补贴等全链条的支持体系,累计支出就业补助资金140亿元,发放“稳岗贷”等低利率政策性贷款600亿,创新设立创业担保贷款风险补偿金,为企业“减负”、为创业者“撑腰”,就业基本盘更加稳定。
持续帮扶重点群体,打造青年西部就业创业首选之城,实施百万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留渝来渝就业创业行动计划,推出农民工就近就业三年行动计划,拓展“家门口”就业服务网,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50万人次,促进64万青年留渝来渝就业创业,794.5万农民工“愿就尽就”,81.7万脱贫人口端稳就业“饭碗”。
——织密扎牢安全网,让社保更暖心。
全面深化重点改革,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做大第一支柱,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等重大改革平稳实施;做强第二支柱,职业年金、企业年金规模不断扩大;做实第三支柱,作为先行城市推进个人养老金试点,覆盖近500万人。
全域促进参保扩面,实施扩面提质专项行动,通过数据找人,推动精准扩面,全市参加养老、失业、工伤保险人数分别达到2633万、664万和677万人,职工养老保险与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结构比由“十三五”末的51:49优化为59:41,更多人选择参加保障水平更高的职工养老保险。在全国首批开展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已覆盖11家平台企业、88万人,外卖小哥、网约车司机有了自己的“专属保险”。
全面强化待遇保障,三项社会保险基金收支总规模达到1.71万亿,连续调增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惠及490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较“十三五”末增长52%,惠及397万人。
全心优化经办服务,上线“参保直通车”“乐享退休”“工伤无忧”等应用场景,推出养老待遇资格无感认证服务,社保卡持卡人数达到3670万人,“一卡通”应用场景达到266个,社保卡实现一卡通用、通游、通购、通享。
——聚势赋能促发展,让人才更安心。
拓展渠道精准引才,迭代升级引才政策,举办重庆国际人才交流大会、“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百万人才兴重庆”等活动,每年引育卓越工程师1万余名,博士后连续4年招收人数保持在1000人以上。
深化改革精心育才,实施“满天星”软件人才、乡村人才“五万计划”等专项,探索开展高校和科研院所薪酬制度改革,创新建立“目录+计分”双通道人才评价机制,通过系统自动赋码,人才可获得相应类别服务。全市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240万,较“十三五”末增长18%;高技能人才增至179.5万,较“十三五”末增长72%,占技能人才比重达32%、保持西部领先。
优化服务精诚留才,开发“渝才荟”数字应用,建设人才创新创业服务港,提供创新创业、金融支持等多项服务,让人才服务“有感”、创业“无忧”。
——用情用力促和谐,让工作更舒心。
在工资分配上,最低工资第一档、第二档每月分别达2330元、2200元,较“十三五”末增长近30%,劳动者“获得感”更强了。
在权益维护上,特殊工时审批管理服务改革更加务实高效、便民惠企,治理欠薪综合改革在全市推行,从源头预防、过程监管、处置化解等方面齐抓共管,劳动者“安全感”更足了。
在矛盾化解上,新就业形态“一站式”纠纷调解中心覆盖所有区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结案率年均保持99%以上,为12.6万劳动者追回工资报酬15.56亿元,劳动者“焦虑感”更少了。
相关链接:
责任编辑:贾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