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走向数字化

2023-03-28 10:15:24 来源: 重庆日报

“AI智能识别系统监测到有露天焚烧情况,附近的网格员立即收到预警短信,几分钟之内就会赶到现场进行处置。”3月16日,北碚生态环境监测站站长向越与同事正对一起大气污染事件进行处置,“我们使用的智慧环保系统1秒钟就可发现疑似污染源,1秒钟溯源,然后将污染源派送给全区600多名网格员,20分钟内网格员就可以整改并反馈问题。”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2023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要求“着力推动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工程项目实施”。

近年来,我市在补短板、强弱项,优布局、提品质,大力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着力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水平,依托“环保天眼”“智慧大脑”,通过各类监测站、微站等,做到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监测指数超标及时预警、突发环境污染自动报警,实现对环境污染的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

天-空-地环境空气质量一体化监测

重庆市大气监测站鸳鸯站,位于园博园南门。

3月15日,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大气室工作人员李峰对站外周边环境和站内各台分析仪运行状态、辅助设备空调和除湿机的工作状态进行了检查。

李峰介绍,每个监测站都由采样装置、校准设备、分析仪器、数据采集和传输设备5个部分组成。

记者在站内看到,采样装置对环境中的气体采集后,气体通过一根总采样管分别进入4台分析仪进行分析,颗粒物则是单独采样后进入颗粒物分析仪进行分析。

“站点的连续自动监测仪器会对环境空气质量进行连续的样品采集、处理和分析,监测内容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PM10、PM2.5等。”李峰说,6项参数全部分析结束后由工控机读取,通过专网传输到智慧环保大数据平台。

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负责人介绍,按照国家和市级要求,结合实际工作需要,重庆已建设各类型空气质量监测站点200余个,包括74个城市大气自动监测站(含1个清洁对照点)、4个区域(含农村站)空气自动监测站,1个大气环境综合观测超级站,2个高精度温室气体连续自动观测站,10个PM2.5和光化学组分站,100余个空气评价站和20余个交通、工业园区站。

同时,我市结合移动车走航、无人机和卫星遥感等监测手段,运用多种先进监测仪器,完善了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并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实现了天-空-地一体化监测,具备了地面温室气体长期连续自动监测能力,为环境空气质量评价、预警预报、监督执法、污染解析追踪、监测数据应用分析等环境管理决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自动水质监测最快1小时出结果

礼嘉智慧公园白云湖水质监测点,市生态环境局两江新区分局综合管理科(大数据管理)科长杜军定期会对站点设备运行情况进行检查。

“设备虽小,功能却非常强大。”杜军介绍,这套小型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可以监测水质参数、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总氮等指标。这套系统按照设定的运行周期,自动开展采水、预处理、配水、分析测量及系统清洗工作,同时将测量数据及系统工作状态实时上传到智慧环保大数据平台,进一步支撑水环境质量分析及水质异常预警工作。

“如果人工采样、送样到实验室分析,整个过程耗时较长,在时间维度上很难实现高频次采样检测分析。”杜军介绍,自动监测系统测量频次可以根据需求灵活设置,在应急模式下可做到最快1小时出结果;通过运维保障和远程质控等多重质控措施,能确保数据及时、准确、有效。

目前,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已建成6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并实现乌江、郁江水质断面视频自动监控。

2022年,彭水水环境质量总体为优,乌江水质综合达Ⅱ类、郁江水质稳定保持或优于Ⅱ类,木棕河等次级河流水质达到或优于Ⅱ类。“大量自动监测数据为水环境质量分析、趋势分析、关联分析、溯源调查及污染预警等提供更有效、更全面的数据支撑,水质改善与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彭水县生态环境局负责人说。

我市共设有市级及以上监测断面238个,现有143个(含15个外省建站)投入使用,包含国控站74个,市控站69个,覆盖率达60.1%。今年内,重庆将建成投用水站累计达227个,覆盖率达95.4%,基本实现自动监测网络全覆盖。

53亿条数据助力环境质量管控

除了空气质量监测站点和水质自动监测系统,重庆共建设了40个噪声自动监测点位。其中,有22个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评价点位和18个科研点位,均采用法国01dB噪声自动监测仪器,每天24小时连续监测,2022年全年产出数据近35万个,主要用于评价我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科学分析声环境质量现状及变化趋势,为噪声污染防治行动提供支撑。

“各个监测点的数据最终都会汇入重庆智慧环保大数据平台。”市生态环境大数据应用中心副主任罗斌介绍,这一平台围绕重庆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要求,按“1+5+N”架构,以一个全要素、高频度、多用户的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为基座,构建涵盖大气、水、声、土壤与固废、自然生态等五大环境要素的综合应用系统和多个专项业务管理系统,基本形成一次采集、多方使用,业务融合、开放服务的工作格局。

平台利用大数据、物联网、卫星遥感、无人机、走航车、视频监控与AI识别等技术,初步构建起“天-空-地”一体化的生态环境智能感知体系,涵盖122个水环境自动监测站点、81个重点监测断面视频监控点、74个大气环境国(市)控自动监测站点和933个大气环境网格化微型监测站、21个功能区噪声自动监测站、350个重点污染源废水和废气自动监控站点以及生态环境地面观测站等共计1500余个生态环境感知点。

目前,通过智慧监管,重庆已多渠道动态汇集环境数据约53亿条,发现疑似环境问题约1.4万个,并交由相关单位进行整改,实现了环境污染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进一步提升了重庆环境质量管控能力和监管效率。


【责任编辑:】
重庆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走向数字化
重庆已实现了环境污染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进一步提升了重庆环境质量管控能力和监管效率。
分享到:
百度 新闻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