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看重庆高校“四新”建设 新在哪里?

2022-01-14 16:14:28 来源: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月13日20时50分讯(记者 姜念月 实习生 张镇)新工科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新医科服务健康中国行动;新农科助力乡村振兴;新文科讲好中国故事。这是我国提出的新时代面向新变革,创造新模式,全面振兴本科教育的战略选择。

从内涵上来讲,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下称“四新”)的“新”不是“新老”、“新旧”的“新”,而是“创新”的“新”。

1月13日,重庆普通本科高校“四新”建设推进会(下称“推进会”)召开,提到了“四新”建设的思维是推动知识重构、学科交叉、专业融合,促进思维革命、跨界融通、范式转化。

那么,如何融合?怎么转化?一起来看看,重庆的“四新”建设,都新在哪里?

新工科下的新生态

催生市场竞争力强的创新型企业

用一个简易装置,就能实现一位盲人的阅读愿望。

这是重庆大学明月科创实验班(下称“科创班”)的学生们独立设计出的一款“盲文多行阅读器”,类似平板,通过电磁铁微控单元驱动凸点升降,有望实现盲文书籍的电子化、轻便化、低成本。

“这款阅读器改变了从前盲文书籍体积大、容量小、制作成本高,影响了视障人士的学习和生活的弊端。”科创班学生龚琳茜说,重庆大学的科创班有丰富的实践课,老师会安排推荐学生去企业、实验室、科创基地实践,“做项目的时候,我们从零开始构想、调研、优化、合作,一步步把想法变成现实产品,很好培养了我的科创思维。”

这个科创实验班,就是重庆大学对“新工科”建设的探索。重庆大学本科生院副院长罗远新介绍,实验班全体学生假期参加明月湖产业基地科创训练营,基地为高年级学生提供创业导师、技术以及数百家企业资源的全链条支撑。通过“校-地-企”深度合作,形成“科创+产业”的创新生态,催生市场竞争力强的创新型企业。

重庆大学对“新工科”的探索,只是重庆各高校的一个缩影。如,重庆邮电大学聚焦卓越ICT人才培养,近4年累计培养大数据智能类专业新工科人才2万余名;重庆理工大学成立的新能源汽车现代产业学院,入选国家教育主管部门首批现代产业学院;重庆交通大学与两江新区共建“绿色航空技术研究院”,获批“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

目前,重庆各高校正让工科人才在融合创新中提升重庆硬实力,构建新工科生态。

新医科下的新体系

培养医学型人才的“新良方”

创新是新时代医学教育改革发展的生命线,也是“新医科”服务健康中国的要素之一。

作为重庆仅有的一所高水平新医科建设高校,重庆医科大学就肩负着重庆探索新时代医学教学改革的任务,以此为重庆乃至全国培养更多的“五术”医学新人才。

此前,重庆医科大学推进整合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率先在国内构建了“以器官系统为主线、以疾病为中心、以临床思维路径为导向、基础与临床全线贯通”为思路的临床整合课程。简单来说,这套课程可以使临床医学生实现基础知识与临床实践的结合,同时更加注重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训练。

通过对重庆医科大学编写出版的从基础到临床全线贯通医学整合课程教材的学习,该校三届卓越医生试点班的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有两年达到100%,近一半学生考取北京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等高校研究生。整合课程教学班的临床医学专业水平测试通过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实践“四新”建设的路上,重庆医科大学还实施了引育结合;鼓励临床与基础的青年师资通过教学和科研项目合作等方式促进重庆新医学人才的成长,扎扎实实地为国家培养出了一批“未来良医”。

新农科下的新突破

用“交叉”新模式探索人才选拔

手机是“新农具”,电商是“新农活”,数据是“新农资”……为农业插上“科技翅膀”是高校培育“新农科”人才的风向标,如何选“苗子”是关键。

在西南大学,有一个“神农班”,这个班的学生,1-3学期不分专业,系统学习数理化和生物学科的基础知识;4-6学期,根据学习兴趣灵活选择农学、园艺、植物保护和农业资源与环境等农科专业,深入学习专业知识;7-8学期,则进入本科和研究生衔接的教育。

“在我们班,严格的年度考核目标,每名学生都有导师担任学业导师和实习导师。”神农班的毕业生马晋齐说,与普通农业专业班级相比,这里需要学生更精细化,更具备实践能力。

西南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神农班”的人才是从植物生产类学生中选拔,“袁隆平”班则是从大理科中“捞人”,这是以“交叉”为突破,探索多元人才的选拔培养“好苗子”。

由此可见,建设“新农科”,重庆高校不仅仅是关注农业本身,从选拔到培养,还注重多学科的交叉融合。

新文科中的新课程

让“跨界”成为多元化课程的关键词

不小心剐了别人的车,可以直接给对方的车“留言”……这是四川美术学院与华为UCD中心MINDS出行工作室携手带来的“智慧出行体验设计”系列校企联合课题的最新成果,简单来说就是打造“车的朋友圈”,车主可以通过5G网络,跟不认识的车主留言。

这看似是工科生的专业项目,但却是华为导师负责提供项目范畴,由四川美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的老师们引导该专业学生根据选题,从设计画图开始,全程指导完成,让“文科生”实现了到“工科生”的“跨界”。整个课题研究主要针对“当下智能体验优化”和“未来智能生活畅想”展开,希望全链路培养学生整合创新设计能力。

而这样的“跨界”发展,并非四川美术学院的专利。西南政法大学也通过法学与人工智能等工科间的融通,在涉外法治、人工智能法学、国家安全学等领域获得成果。四川外国语大学则依托语言智能等新兴二级学科,改造升级18个传统专业,建设印地语、金融科技等18个新兴专业,设立“多语种+”法律、外交学、新闻与传播等“跨界”专业……

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委主任黄政表示,目前,重庆市已研制出台了《深化普通高校新工科建设加强创新型工科人才培养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全面推动“四新”建设,深化人才培养综合改革,掀起本科教育教学“质量革命”。

截至目前,重庆各高校专业建设提质增效,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98个,国家级一流课程105门。创新创业教育取得新成效,在第七届“互联网+”大赛总决赛获得12项金奖,以历史最好成绩进入全国前列。接下来,重庆将持续深化“四新”建设,加快构建重庆一流本科教育体系,不断提升本科教育的核心竞争力。

培养时代需要的高素质“四新”人才,重庆在路上。

【责任编辑:】
观察|看重庆高校“四新”建设 新在哪里?
新工科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新医科服务健康中国行动;新农科助力乡村振兴;新文科讲好中国故事。
分享到:
百度 新闻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