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沙坪坝区档案馆新馆投用 来这里看著名画家吴昌硕真迹

2021-04-09 09:38:16 来源: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吴昌硕真迹。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伊永军 摄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4月8日15时45分讯(记者 伊永军)作为重庆的一座国家综合性档案馆,日前,沙坪坝区档案馆告别了40多年历史的老馆,完成整体搬迁,以“天地歌乐,人文沙磁”为主题的档案馆展厅也正式对外开放。以新馆投用为契机,该馆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坚持力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让档案资源体系能够尽可能覆盖民生的各个领域。

来这个国家综合性档案馆 看吴昌硕真迹

沙坪坝区档案馆作为国家综合性档案馆,不仅是档案保管基地,还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立于1978年12月。档案馆新馆位于沙坪坝区梨高路,大楼共有六层,其中,档案库房面积约3000㎡,查阅大厅及展厅面积约500㎡。新馆展厅采用时间轴上的大事件展示方式,呈现档案记忆,还原历史场景。

截至目前,馆藏档案共392个全宗402673卷又1620421件,资料2021册,数字化扫描累计超过2635万画幅,数字化比例达到96.41%,馆藏数量主城第一。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看到,在馆藏珍档中,有近代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吴昌硕的花卉屏书画作品真迹等。

沙坪坝区档案馆新馆展厅正式对外开放。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伊永军 摄  

新馆展厅正式对外开放 了解沙坪坝的昨天今天明天

在展厅中,观众们可以通过珍贵的历史照片等了解到,重庆大学作为重庆的第一所大学,于1933年10月迁入沙坪坝永久校址,逐渐成为一所拥有文、理、工、商、法、医等6个学院的国立综合性大学,李四光、马寅初、吴冠中等一大批著名学者曾在该校任教。

抗战爆发后,民族工业迁徙大后方。1937 年,重庆电力炼钢厂(特钢前身)建成投入生产,被称为“西南钢铁之母”。

重庆嘉陵机器厂1979年以后,开发出国内首创的轻骑摩托车——嘉陵牌摩托车。到1985年,累计生产摩托车达66.4万辆,实现产值6亿元,投放市场的摩托车占全国三分之一以上。

“渝新欧”国际铁路大通道,从位于沙坪坝的团结村铁路集装箱站出发,通过横跨欧亚大陆的铁路联运,到达德国杜伊斯堡,全程11179公里,途经6个国家。

如今的沙坪坝,正着力打造成为引领重庆高质量发展的“科创智核”,依托科教资源富集优势,仅2020年,就培育高新技术企业60余家、科技型企业47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累计分别突破130家、1000家。

工作人员在新馆中查阅档案。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伊永军 摄  

以新馆投用为契机 加大民生档案资料收集力度

据沙坪坝区档案馆馆长张俊彪介绍,该馆民生档案共有26种314278卷又359011件,占馆藏总量的61.79%。改革开放40多年来,档案的利用主体从以公务员和研究人员为主到以普通百姓为主,档案利用内容从公共管理档案占多数到民生档案占多数。为此,该馆加大了涉及民生档案资料的收集力度,让档案资源体系能够尽可能覆盖民生的各个领域。将婚姻、公证、复退军人、工伤鉴定、劳动仲裁、征地拆迁、棚户改造、农村建房等一系列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档案接收进馆,规范整理并数字化扫描,方便群众查阅。

张俊彪表示,为迎接建党100周年,同时也是以这次馆库搬迁、新馆投用为契机,沙坪坝区档案馆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坚持力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通过开展培训、分类指导,简化移交步骤和接收程序,进一步加大民生档案的接收力度。

同时,加大馆藏档案数字化力度,今年内完成创建国家级数字档案馆,将更多的民生档案上线共享服务系统,做好异地联动、跨馆查档工作,为群众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此外,依托馆藏资源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该馆深挖档案价值,通过组织机关、学校、社区、乡村、企业到档案馆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开展宣传“五进”活动等,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彰显档案部门特色,体现档案担当。

【责任编辑:】
分享到:
百度 新闻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