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停车如何走出“共想”尴尬?
2018-06-04  中国青年网

  《北京市机动车停车条例》实施满月,其中最打眼的概念——“共享停车”的推进有些惨淡。不只机关大院不好进,就连把车停到居民社区也并不容易。据媒体报道,有的社区主路旁“共享车位”的字迹已模糊不清,大量空置车位已加装了地锁,甚至连“共享停车”的条幅都撤了。

  通过错时共享,盘活闲置资源,“共享停车”的概念在理论上的确很科学。眼下,“开车十分钟,停车半小时”已成为有车一族的痛点,“车多位少”的供需失衡甚是严峻,本市居住车位缺口高达129万个。而另一方面,很多小区的停车位白天利用率偏低。倘若真能错峰共享,无疑可解燃眉之急。但事实上,共享停车不是在真空中运行的,其中面临着具体的现实情境,掺杂着复杂的利益纠葛。如果只盯着车与车位,这一理念便只能是镜中之花。

  共享停车在落地中频频遇阻,究竟何故?经记者实地探访,发现梗阻大抵如下:一是安全问题让人心里没底,绝大多数小区都是封闭管理,一旦允许社会车辆进入自然拉高风险指数。二来是共享人不按时取车也令业主头疼,三番五次的违约自然容易浇灭共享热情。而即便双方在时间上有序衔接,费用分摊等也是个问题。一位业主坦言:每月几十块的收益与增加的麻烦相比,实在没啥吸引力。总而言之,目前的条例尚未与具体情境完全对接,共享停车也就难免落入“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尴尬。

  看上去很美的共享停车,再次证明城市治理得像绣花一样精细。城市治理的具体问题五花八门,而人们的利益诉求、现实考量已愈发多元,如果不把治理单元切小切细,不针对具体情境对症下药,不拿出更加灵活的解决办法,很多方案必然只是空中楼阁。以此反观共享停车,虽然目前存在种种困难,但细想起来也并非无解。比如,大家普遍顾虑的安全问题,依托新技术,可以升级APP实名认证、加强信息维护力度,或者干脆在开放式小区推广;针对超时取车,收缴“滞纳金”、建立黑名单制度也未尝不可。至于收益吸引力不足,也可参考市价适当上浮。不管怎么说,办法总比困难多,不能因为当下的困境就让共享停车的探索匆匆结束。

  共享停车,最终还要在“共”字上做文章。共享停车的初衷,是为了方便老百姓,提升空间功能,这是“做加法”的过程。相较于城市治理的“减法”,做加法是探索新路、并无现成答案,也必然会遇到层出不穷的状况和问题。而破解之道,正是不断分析具体问题、回应多元诉求,看看加法怎么做才能最大可能让人们满意、舒心,共商共治、群策群力,最大程度减少阻力,不断磨合完善方案,共享停车方不会止步于“共想”。

【责任编辑:邓光蓉】
分享
其他热点
百度|华龙网 联合打造重庆都市生活门户网

共享停车如何走出“共想”尴尬?

2018-06-04 16:06:51       来源: 中国青年网

  《北京市机动车停车条例》实施满月,其中最打眼的概念——“共享停车”的推进有些惨淡。不只机关大院不好进,就连把车停到居民社区也并不容易。据媒体报道,有的社区主路旁“共享车位”的字迹已模糊不清,大量空置车位已加装了地锁,甚至连“共享停车”的条幅都撤了。

  通过错时共享,盘活闲置资源,“共享停车”的概念在理论上的确很科学。眼下,“开车十分钟,停车半小时”已成为有车一族的痛点,“车多位少”的供需失衡甚是严峻,本市居住车位缺口高达129万个。而另一方面,很多小区的停车位白天利用率偏低。倘若真能错峰共享,无疑可解燃眉之急。但事实上,共享停车不是在真空中运行的,其中面临着具体的现实情境,掺杂着复杂的利益纠葛。如果只盯着车与车位,这一理念便只能是镜中之花。

  共享停车在落地中频频遇阻,究竟何故?经记者实地探访,发现梗阻大抵如下:一是安全问题让人心里没底,绝大多数小区都是封闭管理,一旦允许社会车辆进入自然拉高风险指数。二来是共享人不按时取车也令业主头疼,三番五次的违约自然容易浇灭共享热情。而即便双方在时间上有序衔接,费用分摊等也是个问题。一位业主坦言:每月几十块的收益与增加的麻烦相比,实在没啥吸引力。总而言之,目前的条例尚未与具体情境完全对接,共享停车也就难免落入“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尴尬。

  看上去很美的共享停车,再次证明城市治理得像绣花一样精细。城市治理的具体问题五花八门,而人们的利益诉求、现实考量已愈发多元,如果不把治理单元切小切细,不针对具体情境对症下药,不拿出更加灵活的解决办法,很多方案必然只是空中楼阁。以此反观共享停车,虽然目前存在种种困难,但细想起来也并非无解。比如,大家普遍顾虑的安全问题,依托新技术,可以升级APP实名认证、加强信息维护力度,或者干脆在开放式小区推广;针对超时取车,收缴“滞纳金”、建立黑名单制度也未尝不可。至于收益吸引力不足,也可参考市价适当上浮。不管怎么说,办法总比困难多,不能因为当下的困境就让共享停车的探索匆匆结束。

  共享停车,最终还要在“共”字上做文章。共享停车的初衷,是为了方便老百姓,提升空间功能,这是“做加法”的过程。相较于城市治理的“减法”,做加法是探索新路、并无现成答案,也必然会遇到层出不穷的状况和问题。而破解之道,正是不断分析具体问题、回应多元诉求,看看加法怎么做才能最大可能让人们满意、舒心,共商共治、群策群力,最大程度减少阻力,不断磨合完善方案,共享停车方不会止步于“共想”。

【责任编辑:邓光蓉】
分享到:
图说天下
百度 新闻 MORE+
热点排行新闻中心>>
娱乐星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