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火锅小镇今年开建
2018-03-06  慢新闻·重庆晚报

  日前,南岸区发布消息,南山火锅一条街将进行集中打造,启动火锅小镇建设,预计规模将达到1000多亩,建成后将是中国最大的火锅小镇。

  南山位于黄桷古道,曾几何时,山间铃响马帮来,得天独厚的资源让南山成为了陆派火锅的发源地。关于陆派火锅的故事,你又知道多少呢?

南山枇杷园火锅

  相传陆派火锅起源于马帮

  对于市民而言,大多数人都知道重庆火锅起源于嘉陵江畔、朝天门等码头,因为起源于水边,故称之为水派火锅。相对水派火锅的家喻户晓,陆派火锅名气则没那么响亮。

  就此,上游慢新闻·重庆晚报记者联系到《火锅中的重庆》、《重庆味道》编著者,重庆市巴渝文化研究院饮食文化研究所林文郁所长,他介绍,陆派火锅起源于穿行于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地的马帮,南山黄桷古道是当年马帮的必经之路。马帮磨损的马掌需要钉掌,而南山老厂就是当年专钉马掌的作坊。

  相传,陆派火锅始于马帮奔波途中的一次意外。

  某日,一队马帮在雨中艰难前行,待到雨停天色渐晚,马帮来到一处井口旁的空地歇脚。为了尽快果腹驱寒,马脚子(赶马人)汲来井水,搭锅立灶开始做饭。负责做饭的一年轻马脚子,在熬驱寒汤时,不慎将装有各种香料的布袋掉入锅中,由于水温太高,不敢伸手去捞,便索性任其在锅中熬,片刻后,锅中红浪翻滚,香味四溢,年轻马脚子下意识将“猪下水”、“牛下水”倒入锅中。香味把其他马脚子都吸引过来,迫不及待地大快朵颐,一天的劳累和寒冷顷刻间消失殆尽。此后这种吃法逐渐在马帮和南山当地流行起来,成为重庆陆派火锅的源头。

  现在,火锅一条街上的火锅店已有20来家,整个南山上的火锅店家已有近百家。

  林文郁说,陆派火锅的底料是由南山清洌甘甜的井水熬制,烫的是农家屠牛场当天现宰现取的鲜牛内脏鲜毛肚。但更重要的是,陆派火锅主打露天,借着南山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自然环境,食客在雕梁画栋的古色古香的山庄里,一边俯瞰重庆山光水色,一边欣赏身边的桥廊、凉亭、垂柳、荷塘等美景,而这一切将陆派火锅的“色、香、味、景”推到了极致。

陆派火锅主打露天

枇杷园火锅

  当年的陆派火锅

  表嫂吃了夜里生娃 腰片难吃到第三片

  今年41岁的黄贵菊是南山土著,如今是枇杷园食为鲜火锅的经理。“我10来岁的时候,大家物质条件都不好,吃火锅只有等到春节杀年猪,也算得上是吃年猪火锅了。”黄贵菊说,还记得那个时候,母亲就会从市场上买来牛油,用干海椒、豆瓣、花椒、干姜等炒料,香气四溢让家里的小孩也不思玩耍,就围着母亲四周久久不愿散去。

  “一头年猪只有一对脑花、一对猪腰,上桌时那绝对是稀罕物,我喜欢吃腰片,但基本上吃不到第三片,就没得了。”黄贵菊说,到了1987年,自己已成为家里的主厨,为家人做火锅也落到了她头上,“那年春节,我把怀孕的表嫂也喊来吃火锅,那是她第一次吃火锅,当天晚上她说肚子痛,怪我把火锅弄辣了,哪晓得痛着痛着就把侄女生出来了……”

南山陆派火锅

  锅里煮着冬萝卜 炉底烤着甜红苕

  今年42岁的余静是鲜龙井火锅的副总,同为南山土著的她告诉上游慢新闻·重庆晚报记者,在她的记忆里,最让人怀念的还是儿时吃火锅时那些回味甘甜的素菜。

  “南山本土的白萝卜是圆萝卜,当地人叫冬不老萝卜,削成片片下锅,煮熟后麻辣中带着回甜味。霜打过的包包白,同样也是又有嚼头又有甜味,让人过口难忘。”余静说,除了农家自种的蔬菜,田间地头的野生折耳根、野葱拌成凉菜也是调味好手。一片看似肥厚的三线肉经过火锅烹煮,再和野菜搭配入口,却是肥而不腻。

  余静说,当年烹煮火锅,南山土著用的多是黄泥自制而成的炉灶,蜂窝煤上烧的是老式铁锅;炉底还未熄灭的煤炭偎起红苕,嘴巴里辣味还未消,剥开红苕入口,又是一轮甜蜜到来。

  三口甜井今何在

  南山上的首家火锅店是2002年在老厂开业的乡村火锅,虽说现在这家火锅店已经没有经营,但在当时多少给了南山人一些商业启发。同时,南山上的井水也赋予了陆派火锅灵魂。曾经的老厂三口甜水井,如今还可以寻觅的,分别位于鲜龙井火锅和巴倒烫火锅。

位于鲜龙井火锅店内的老甜水井

  余静说,鲜龙井火锅就是从2000年开始筹备,2003年首家在火锅一条街开业的火锅店。而鲜龙井名字的由来,就是家中有一口常年不会枯竭的井水,用于煮制火锅,现在这口井水经过改道,井口被移动到火锅店的会客大厅,供食客参观。

  另一口甜水井,位于巴倒烫火锅,其开凿于明代,名叫中龙井,历经几百年至今依然清甜。当地人传说,用这眼泉水烧水,不会产生水垢;用来熬汤,不会伤肠胃。今天,巴倒烫依然用这眼井水来熬制火锅汤料、制作泉水豆花。

  至于另一口甜水井位于何处?目前业内并没有确切说法,但得到当地人肯定的是,南山地下水资源丰富,在没有自来水的年代,不少人家都尝试掘井,用于日常所需。随着时代变迁,一些水井逐渐埋没于历史之中。

 

【责任编辑:邓光蓉】
分享
其他热点
百度|华龙网 联合打造重庆都市生活门户网

南山火锅小镇今年开建

2018-03-06 15:35:36       来源: 慢新闻·重庆晚报

  日前,南岸区发布消息,南山火锅一条街将进行集中打造,启动火锅小镇建设,预计规模将达到1000多亩,建成后将是中国最大的火锅小镇。

  南山位于黄桷古道,曾几何时,山间铃响马帮来,得天独厚的资源让南山成为了陆派火锅的发源地。关于陆派火锅的故事,你又知道多少呢?

南山枇杷园火锅

  相传陆派火锅起源于马帮

  对于市民而言,大多数人都知道重庆火锅起源于嘉陵江畔、朝天门等码头,因为起源于水边,故称之为水派火锅。相对水派火锅的家喻户晓,陆派火锅名气则没那么响亮。

  就此,上游慢新闻·重庆晚报记者联系到《火锅中的重庆》、《重庆味道》编著者,重庆市巴渝文化研究院饮食文化研究所林文郁所长,他介绍,陆派火锅起源于穿行于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地的马帮,南山黄桷古道是当年马帮的必经之路。马帮磨损的马掌需要钉掌,而南山老厂就是当年专钉马掌的作坊。

  相传,陆派火锅始于马帮奔波途中的一次意外。

  某日,一队马帮在雨中艰难前行,待到雨停天色渐晚,马帮来到一处井口旁的空地歇脚。为了尽快果腹驱寒,马脚子(赶马人)汲来井水,搭锅立灶开始做饭。负责做饭的一年轻马脚子,在熬驱寒汤时,不慎将装有各种香料的布袋掉入锅中,由于水温太高,不敢伸手去捞,便索性任其在锅中熬,片刻后,锅中红浪翻滚,香味四溢,年轻马脚子下意识将“猪下水”、“牛下水”倒入锅中。香味把其他马脚子都吸引过来,迫不及待地大快朵颐,一天的劳累和寒冷顷刻间消失殆尽。此后这种吃法逐渐在马帮和南山当地流行起来,成为重庆陆派火锅的源头。

  现在,火锅一条街上的火锅店已有20来家,整个南山上的火锅店家已有近百家。

  林文郁说,陆派火锅的底料是由南山清洌甘甜的井水熬制,烫的是农家屠牛场当天现宰现取的鲜牛内脏鲜毛肚。但更重要的是,陆派火锅主打露天,借着南山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自然环境,食客在雕梁画栋的古色古香的山庄里,一边俯瞰重庆山光水色,一边欣赏身边的桥廊、凉亭、垂柳、荷塘等美景,而这一切将陆派火锅的“色、香、味、景”推到了极致。

陆派火锅主打露天

枇杷园火锅

  当年的陆派火锅

  表嫂吃了夜里生娃 腰片难吃到第三片

  今年41岁的黄贵菊是南山土著,如今是枇杷园食为鲜火锅的经理。“我10来岁的时候,大家物质条件都不好,吃火锅只有等到春节杀年猪,也算得上是吃年猪火锅了。”黄贵菊说,还记得那个时候,母亲就会从市场上买来牛油,用干海椒、豆瓣、花椒、干姜等炒料,香气四溢让家里的小孩也不思玩耍,就围着母亲四周久久不愿散去。

  “一头年猪只有一对脑花、一对猪腰,上桌时那绝对是稀罕物,我喜欢吃腰片,但基本上吃不到第三片,就没得了。”黄贵菊说,到了1987年,自己已成为家里的主厨,为家人做火锅也落到了她头上,“那年春节,我把怀孕的表嫂也喊来吃火锅,那是她第一次吃火锅,当天晚上她说肚子痛,怪我把火锅弄辣了,哪晓得痛着痛着就把侄女生出来了……”

南山陆派火锅

  锅里煮着冬萝卜 炉底烤着甜红苕

  今年42岁的余静是鲜龙井火锅的副总,同为南山土著的她告诉上游慢新闻·重庆晚报记者,在她的记忆里,最让人怀念的还是儿时吃火锅时那些回味甘甜的素菜。

  “南山本土的白萝卜是圆萝卜,当地人叫冬不老萝卜,削成片片下锅,煮熟后麻辣中带着回甜味。霜打过的包包白,同样也是又有嚼头又有甜味,让人过口难忘。”余静说,除了农家自种的蔬菜,田间地头的野生折耳根、野葱拌成凉菜也是调味好手。一片看似肥厚的三线肉经过火锅烹煮,再和野菜搭配入口,却是肥而不腻。

  余静说,当年烹煮火锅,南山土著用的多是黄泥自制而成的炉灶,蜂窝煤上烧的是老式铁锅;炉底还未熄灭的煤炭偎起红苕,嘴巴里辣味还未消,剥开红苕入口,又是一轮甜蜜到来。

  三口甜井今何在

  南山上的首家火锅店是2002年在老厂开业的乡村火锅,虽说现在这家火锅店已经没有经营,但在当时多少给了南山人一些商业启发。同时,南山上的井水也赋予了陆派火锅灵魂。曾经的老厂三口甜水井,如今还可以寻觅的,分别位于鲜龙井火锅和巴倒烫火锅。

位于鲜龙井火锅店内的老甜水井

  余静说,鲜龙井火锅就是从2000年开始筹备,2003年首家在火锅一条街开业的火锅店。而鲜龙井名字的由来,就是家中有一口常年不会枯竭的井水,用于煮制火锅,现在这口井水经过改道,井口被移动到火锅店的会客大厅,供食客参观。

  另一口甜水井,位于巴倒烫火锅,其开凿于明代,名叫中龙井,历经几百年至今依然清甜。当地人传说,用这眼泉水烧水,不会产生水垢;用来熬汤,不会伤肠胃。今天,巴倒烫依然用这眼井水来熬制火锅汤料、制作泉水豆花。

  至于另一口甜水井位于何处?目前业内并没有确切说法,但得到当地人肯定的是,南山地下水资源丰富,在没有自来水的年代,不少人家都尝试掘井,用于日常所需。随着时代变迁,一些水井逐渐埋没于历史之中。

 

【责任编辑:邓光蓉】
分享到:
图说天下
百度 新闻 MORE+
热点排行新闻中心>>
娱乐星闻